低级别胶质瘤: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,生长相对缓慢,边界相对清楚。如果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,小孩的预后通常较好,5 年生存率可达 80% 以上,部分患儿甚至可以长期生存,接近正常寿命。
高级别胶质瘤:像胶质母细胞瘤等高级别肿瘤,恶性程度高,生长迅速,易侵犯周围组织,预后较差。这类患儿的中位生存期可能仅 12-18 个月左右,5 年生存率较低,一般在 30% 以下。
非关键部位:若肿瘤位于脊髓的相对 “非关键” 部位,如脊髓圆锥等区域,且边界相对清晰,手术切除的难度相对较低,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,患儿的生存期可能相对较长。
关键部位:当肿瘤位于颈髓等关键部位时,由于此处脊髓神经纤维密集,与呼吸、肢体运动等重要功能密切相关,手术风险大,难以完全切除,术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,生存期可能会明显缩短。
切除程度:手术切除的程度对患儿生存期影响显著。若能实现肿瘤的肉眼全切,可大大降低肿瘤复发风险,延长生存期。对于低级别胶质瘤,全切后患儿的 5 年生存率可明显提高。
手术并发症: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脊髓组织,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,如肢体瘫痪、大小便失禁等,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,增加感染等风险,进而影响生存期。
敏感性:如果肿瘤对放疗、化疗敏感,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,抑制肿瘤生长,可延长患儿的生存期。例如,部分低级别胶质瘤对放疗有较好的反应,辅助放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。
副作用:放化疗可能会引起如骨髓抑制、胃肠道反应、神经毒性等副作用,影响患儿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,若副作用严重,可能会影响后续治疗的进行,对生存期产生不利影响。
年龄:一般来说,年龄较小的患儿,身体对肿瘤的耐受性相对较差,且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,肿瘤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,预后相对较差。
身体状况:患儿在诊断时的基础身体状况也很重要。如果患儿营养状况良好、免疫力较强,能更好地耐受手术、放化疗等治疗,术后恢复也相对较快,有利于延长生存期。
复发情况:肿瘤复发是影响患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。复发后的肿瘤往往生物学行为更差,治疗难度更大。首次治疗后 2 年内复发的患儿,生存期通常较短。
基因检测结果:一些基因检测结果可以预测患儿的预后。如 IDH 基因突变型的脊髓胶质瘤患儿,预后相对较好;而存在 EGFR 基因扩增等分子特征的患儿,肿瘤生长往往更迅速,预后较差。
总体而言,脊髓胶质瘤小孩的生存期存在很大差异,短则数月,长则数年甚至更长。对于低级别脊髓胶质瘤,经过积极规范治疗,部分患儿有可能长期生存;而高级别脊髓胶质瘤患儿的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,生存期相对较短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如精准医疗、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,有望进一步提高脊髓胶质瘤患儿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。